🏡 您的位置:首頁 > 賴姓 > 賴姓文化

从龙南客家祠堂庆典仪式看民间文化的传承价值与机制

✍作者: 钟俊昆   🌎來自: 賴氏網   🕗時間: 2024-3-21   👆浏览: -

tags: 客家 龙南 祠堂

作者简介:钟俊昆,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民间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仪式中,仪式就是一种文化的展演,是一种区别于艺术表演、蕴涵了象征意义的文化表演。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了大量的民间文化信息,体现出乡村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仪式的展演实际上是乡村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与保护方式。通过客家赖氏祖祠重光庆典的两个案例的考察,可以看出其仪式表演与文化氛围营造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民间文化精英主导的乡土权力的激活又是民间文化活动的内在力量。形成区域民间文化活动重要的激励机制,目的在于达成血脉亲情的结构秩序、宗族文化的认知、乡土情感的释放。民间文化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民间文化承载的形式与内容,使民间文化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关键词:表演理论;客家文化;祖祠重光;文化传承

“走进田野就不难发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地方性表达,广泛用于生活空间营造、社会网络拓展、群体意识建构、公共价值运作等,由此营造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方景观。”①民间文化存在于民众中,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所形成的规制,也是民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着传统与现实,联结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体现着民众的意愿,包含着浓郁的民俗色彩,并通过民众参与的活动作为载体,世代相习相传,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民间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以保护利用,它的价值形态与活动机制如何,这些都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西方表演理论为视角,以江西赣南客家赖氏两次祖厅重光庆典为观察对象,并结合台湾地区客家人的祭祀仪式、借助网络视频中仪式较为完整的广东普宁市吴氏祖祠重光仪式作为参照系,通过田野调查与深描,对民间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价值、传承机制等问题展开思考。

一、民间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仪式中

祖祠(有的地方称为“祖厅”“祠堂”“公祠”“厅厦”)重光指的是原有的祠堂破损后经过维修,家族成员通过举办仪式,请道士或风水师在祠堂中“斩煞”驱邪、重新在祠堂中安放龙神,请礼生主持重新安放堂号牌匾、祖宗牌位(如果是重新制作或添加的话,有的需有开光仪式)和祭祖香炉,然后以三献礼进行祭祖,其实质是举办启用新祠堂的仪式。以上仪式在规模和环节上各地有所不同,名称上也有不同。如果是普通民宅中的厅堂启用,通常是叫“开厅”或者“新屋进伙”;如果是较大型的新做的祠堂则叫“安龙转火”,重修的祠堂则通常叫“祖祠重光”。在时间的选择上,祖祠建好或重修好后,较隆重的活动则要请地理先生选择“吉时”,并通过宗族理事会发出公告 ,广邀宗亲及嘉宾共襄盛事 ;如果是 一般的“开厅”则选择凌晨子时举办 ,由房亲或宗亲参加即可 。不过 ,客家地区对此较为重视 ,“在迁往 新居前 ,一般会对新居举行出煞 。民间认为 ,新新屋不出煞 ,会有灾煞作祟 ,住了不安宁 ,只有请地理师 驱赶三煞之后 ,才会平安吉利 。”① 客家人素有祖先崇拜的习俗 ,建新房尚且如此重视 ,更毋论祖祠的修建了 ,祖祠建好后必然要举办 一系列的仪式来完成“认祖归宗”的大事 。

目前 ,相关“祖祠重光”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通过知网期刊数据库只能查到少数几篇 ,但通过“好 搜”软件可发现网上有关视频约有 16000 多个 ,这这说明此项活动在 民 间很有生命力 ,但还没有引起 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 ,或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发表 出来 。网络上祖祠重光仪式的视频有的较为完整 ,有的有所省略 ;有的按照传统礼仪来举办 ,有的则有所改进 。不过 ,仪式或简或繁 ,或新或 旧 ,仪式中的每 一 环节都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 ,体现 出区域性 的 民 间文化内涵与特色 ,仪式的展演实际上也是乡村民间文化的再 一 次传承与保护 。

案例之 一 是杨村赖氏重光仪式 。杨村镇赖氏是当地人数众多 、有一定影响力 的客家姓氏 ,闻名全国的古建筑 、客家围屋燕翼围和乌石围为当地赖氏家族所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龙舟赛 、龙神信仰 、杨太公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也是赖氏家族所主导 。据赖观扬主编的桃川赖氏族谱所载 ,明代永乐元年(1403 年)二月初十 日 ,赖海真 、赖海清兄弟率其子侄 ,由龙南县上蒙龟湖 (地名) 迁来该县杨村镇东水垇下村(俗称“月光垇下”)开基 ,已有 600 多年历史 ,这是赖 氏开拓太平堡 的起步之地 。后来 ,赖海清再迁杨村楼下立基 ,其八子又各择佳址开基 ,由此丁齿盛而家族发 ,渐成太平堡望族 。到清朝后期 ,赖海清十五世孙赖容鼎派嗣孙由杨村镇 的杨太塆再迁居垇下 ,延续至今 。垇下的赖氏老祠堂早已破 旧 ,随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土坯房改造 ,2014 年初重修了祖祠 ,并在村 口创建了敬思亭 ,然后议定堂名 ,重立祖牌 ,于 2014 年 10 月 18 日(农历八月廿五 日)举办了隆重的太平堡赖 氏开基始址(垇下)祖祠重光仪式 ,参加者为当地赖 氏宗亲及迁往广东连平县 、广西贺州市 、境外澳门等的赖氏裔孙 400 余人 。

案例之二是当塘村赖氏重光仪式 。2015 年 2 月 27 日 (农历正月初九 日 ) ,赣州市经济开发 区 纯客家村庄蟠龙镇当塘村举办了赖氏裔孙杨潘公祖厅重光庆典 。 当塘赖氏开基祖为龙南太平堡 赖 氏裔孙 ,赖修淮于明朝末期从太平堡大竖镇(“大竖镇”系村名)迁赣县某镇 赖修淮的 四世孙赖 杨潘于清朝雍乾年间因做木匠手艺迁往当塘村开基 ,赖杨潘的孙子赖懋松留在当塘村 , 一 个孙 子赖懋桂则迁 10 多公里外的南康县潭 口镇马皇栋村 。当塘赖氏祖祠虽小 ,但至今有近 300 年历史 ,2014 年在原址上重修 ,2015 年春节期 间举办重光仪式 ,出席庆典 的有龙南杨村大竖镇赖 氏宗 亲理事会法律顾 问赖金泉 、理事会长赖永廉等农工商各界宗亲 129 人 ,潭口镇 30 多位赖氏宗亲 ,当塘村 100 多位宗亲 ,还特邀龙南县民协主席廖小凤等嘉宾出席 ,共计 400 多人 。

这两次赖氏祖祠重光庆典民俗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共 同之处是客家赖 氏在重修祖祠后相 继举办的活动 ,而且赖氏有同源共祖之处 ,有着血脉联系 ;不 同之处在于活动举办地分布在不同空 间 ,组织者 、参与者的地域来源不同 ,虽同属客家文化区域 ,但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建构创新 上却呈现些许差别 ,正是这些差异更体现 出仪式背后 的文化特色 ,可以更加清晰地考察 民 间文化的生存方式与丰富内涵 。

二、作为乡村民间文化所体现的庆典仪式程序与象征意义

仪式就是一种文化的展演,是一种区别于艺术表演的蕴涵了象征意义的文化表演。按照西方表演理论,“与以往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中盛行的以文本(Text)为中心、关注抽象的、往往被剥离了语境关系的口头艺术事象的视角不同,表演理论是以表演为中心,关注口头艺术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①无论是官办的还是民间的庆典,在在民众生活中,都表达着民众的祈福愿望,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官办的仪式,如如黄帝陵庆典,“三月三,拜轩辕”,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自2006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确定河南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祭拜黄帝大典沿承规制,选择并确定拜祖大典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上午9时50分作为庆典正式开始的时间,这寓意黄帝“九五至尊”;祭典共有9项仪程,分别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从这里可以看出,官办庆典仪式所营造的是一种既热闹祥和又肃穆庄重的氛围,有拜礼,有乐舞,有唱赞,多重色调组合。敬献花篮、参祭者穿戴专门的仪式服饰、佩带黄色丝巾等,,使祭典气氛更呈素雅,净手上香、揖拜施礼、恭读拜文等,洋溢着虔诚敬重的心绪;而礼炮、歌舞等,则则呈现热烈而祥和的太平盛世之感。可以说官办庆典仪式中的礼乐鼓舞这种形式在民间也是存在的,只不过规模大小、程序先后有所不同而已,如果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同属崇祖性质的客家地区赖氏祖祠重光庆典活动相比较,两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即便是同为民间举办的庆典仪式,也会因为时空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文化色调,这固然与举办层级不同有关,官办与民办在规模设置、组织程度、仪式程序等方面会有差别,但总体而言,表达的共祖意识、血脉认同与文化归属等核心观念则是一致的。

仪式程序的异同体现文化建构的空间地域特色。当塘赖氏祖厅重光庆典(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当塘庆典”)由民俗专家、摄影家赖国柱以宗亲礼生的身份进行策划并主持②,共设计有10项仪程,最主要的有7项,首先介绍嘉宾并由当塘赖氏杨潘公祠理事会会长赖正鑫致辞、理事会财务理事赖正义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其次是来宾代表和赖氏宗亲致辞,致辞人为龙南县大竖镇赖氏宗亲代表赖永廉;三是迎族谱仪式,因当塘祖祠所设祖宗牌位已挂在墙上,省略了迎祖牌上龛升座仪式;又因为祖居地大竖镇宗亲前来致贺,便以迎族谱形式表达赖氏宗亲的血脉联系;四是迎接贺匾,接受龙南大竖镇赖氏宗亲赠送的重光贺匾,匾额题词为长方形木板上绘上金粉“万载隆昌”四字;五是赖氏颍川堂堂匾开红③;六是唱赞、致发彩辞;七是宗亲代表祭祖,拜拜读祭文,由赖氏裔孙上香敬祖,礼礼成后举办午宴并结束庆典活动。

杨村赖氏始址祖祠维修重光庆典(为表述方面以下简称“杨村庆典”)仪程主要有8项,一是迎接祖宗牌;二是宗亲致辞;三是重议并确认堂号,揭堂匾开光;四是祖牌开光;五是祖牌进祠;六是祖牌升龛立座;七上香省牲(摆放祭品、燃烛上香);八是祭祖仪式。

如果比较以上两个庆典仪程,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比较明显,一是鼓乐、鞭炮伴随始终,营造出热闹吉祥的氛围;二是均有宗亲致辞环节,,表表达出对来宾的感谢,,感恩意识得到升华;三是祖祠修好后重新挂堂匾,确认血缘传承,既表达家族裔孙繁衍与播散的祝愿,又以各地宗亲回来参加庆典活动以确认其在家族中的血脉秩序,这种秩序是以族谱上的排行字辈为依据的①,陌生宗亲之间互相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先询问对方“你第几世,爱喊你脉介”(当地方言:你第几世,要怎么称呼你),然后按字辈来确定称呼,宗亲之间都自觉自愿地纳入尊卑伦理等级中,完成血脉结构秩序的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族谱所载世序的再次确认和对家族血缘亲情的再次认同;四是以隆重的“三献礼”“九叩首”仪礼来祭祖,溯源报本,感恩祖德宗功,体现出孝道精神。这些共同特点毫无疑义地指向了民众的尊祖崇祖意愿,表达了同宗之间的血脉联系与族谊意向,蕴涵着一定社区内的情感整合与文化认同,这对维系社区团结和文化传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由于空间分布的因素,杨村赖氏与当塘赖氏分居于一南一北,相隔200多公里,之间又有着宗族开枝散叶的祖裔关系,在当塘赖氏裔孙中,口头传说是因做木匠手艺发现当塘村适宜居住而由杨村迁到赣县,再迁往当塘村,这样就形成了类似于祖孙辈分关系,但这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亦隐含血脉上的主从成分,两地赖氏既有血缘联系又有地缘上的区别,所以两者之间的庆典仪式也就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杨村庆典中,因为是从龙南县上蒙龟湖(地名)迁来龙南县杨村镇东水垇下村,是赖氏“海”字辈先祖始迁到杨村,所以重修祖祠时没有沿用既有的颍川堂号,而重新拟议并确认为“怀海堂”堂号,并增设了祖牌。祖先牌位通常为列祖列宗牌位一块,但此次还增设了二世祖牌及捐享牌(附图1),在放置方式上依次按历祖顺序与重要程度来安放,即颍川堂历祖暨杨村始迁祖居上层中间,二世祖牌居其次、列居左位,捐享牌为再次、列居右位,后两快牌位的写法上也与通常的左读顺序有所不同,是按祭祀昭穆关系来刻写的。捐享牌实际上是达到宗族理事会所设定捐资额度后,为表彰捐资者而上溯其分房祖宗牌,并设牌位进入祠堂祭享。所以,围绕着这两个崇祖意象相应增加了一些庆典的环节,如铺设红布天桥、迎祖宗牌、上龛立座等。



图 1 祖先牌位的写法及其摆放位置图

当塘庆典则因为原来有堂号(即赖氏所通用的颍川堂),只是新制作堂匾,并已制作并安装在祖祠祭台上方的墙壁上,所以此处庆典环节更为简略;也已有祖宗牌,并安放在祭台上,再加上参与庆典的宗亲来自多个地方,所以在庆典时便以迎赖氏族谱代替迎祖宗神牌升龛上座,这样与杨村庆典相比就省略了一些程序。又因为当塘赖氏是太平赖氏的后裔,祖居地杨村赖氏宗亲为当塘庆典特意制作并赠送“万载隆昌”牌匾前来祝贺,因而当塘赖氏宗亲以感恩之心隆重地迎接祖居地宗亲的贺匾,由此将迎贺匾单独列为一个仪程。当塘庆典将报告庆典财务也列为单独仪程,这与重光庆典有关,但又显得有些游移于庆典主题之外;杨村庆典没有这道仪程,是是因为在祖祠中设立了“捐享牌”及在“思敬亭”中已立碑鸣谢乐捐者①,所所以这个仪程两地有所不同。不同之处还体现在,杨杨村庆典单独设“上香省牲”,这是在祭祀祖先之间先让宗亲燃烛、上香、揖拜,之后才是三献礼祭祖,所以这个仪程显示杨村赖氏更为重视对祖德宗功的虔敬与重视,也是对重置堂号和祖牌的心灵回敬与仪式呼应。

两地庆典仪式差异虽然不是太大,其差异的原因则有多个方面。相对于当塘赖氏而言,太太平为赖氏祖居地,一方面是居于情感上应受到格外尊重,另一方面太平赖氏人口多,文文化人、经济人也多,从而所操办的庆典仪式规模较大;当塘赖氏则人丁较少,仪程的设计和操办主要以太平赖氏文化人赖国柱、赖观扬为主,仪仪式中的发彩人通常是由本族人担当,但这次有些意外,聘请的是当塘文化能人林国光②,而不是由当塘赖氏人员担任。据林国光报告说,当塘林姓与赖姓是“兄弟关系”,所以赖氏也不会感觉到不合适。当塘庆典仪程的策划人为赖国柱,在访谈中据赖国柱说是当塘赖氏不太清楚有关程序,受到当塘赖氏理事会委托来策划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为赖国柱③,礼生由当塘赖氏担当,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赖国柱与当塘赖氏宗亲理事会之间协商而认同的结果。而太平赖氏庆典仪程则以赖观扬和当地赖氏宗亲会为主导,所以当塘庆典与太平庆典在仪程上有差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的建构是地方文化精英、地方民间社团组织(多为宗亲理事会)、地方经济能人、地方民众等多方参加博弈的结果,庆典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展演更多地体现在“交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和文本的动态而复杂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这个过程是由诸多因素(个人的、传统的;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等等)共同参与、而且也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塑造的”④,这从两地庆典仪式的策划、组织与参与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文化的建构又是居于地方特殊的时间、空间关系,与当地的人文历史与现实状况密不可分,建构出来的民间文化必然又会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性色彩,这样也使得民间文化体现出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因素,又有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表演的即时性和创造性强调每一个表演都是独特的,它的独特性来源于特定语境下的交际资源、个人能力和参与者的目的等之间的互动”⑤,通过表演与交流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仪式表演中也体现出民间文化的缤纷多样色彩,这从两地庆典中的赖氏宗亲参与程度和精神满足程度也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参与的宗亲除了本地的外,有的还从外县、外省乃至境外归来,因为庆典而重聚到一起,共共同享受宗族文化活动,这样的“文化盛宴”也影响到当地聚落中的其他姓氏,比如当塘庆典中的林氏人员的参与,这样也就从宗族文化活动“扩容”为地方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三、民间文化活动的传承价值与激励机制

(一)民间民俗文化传承所体现的文化核心价值

民间文化在乡村得以存在与复兴,自有它的内在价值,它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与尊重。赖氏祖祠重光作为一项客家民间文化活动,也有它的预期目标与文化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家族与社区的力量。客家人在迁徙、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要,一直借助于家族的力量,聚族而居是客家人在南方很显著的居住特点;家族的繁衍与发展需要有精神层面共同认知以促进聚居地民众的团结,需要有一定的手段与方式、有一股力量来维系家族血脉,而祖宗崇拜就是从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两方面满足了客家人寻根溯源、慎终追远、亲宗睦族的精神需求。“祠堂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意识控制方式,将伦理观念和生活民俗高度融合了起来,建建造祠堂和创建祠堂文化的人们,生活在其中就会秩序井然,地位分明,增强祈求美好未来的自信心与活力。”①祖先崇拜体现在共同拥有或共享祖祠、祖墓、族谱等方面,通通过这些物质化的存在来体现“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也也通过参加共同祭祖、修谱等仪式化的动态活动,例例如赖氏祖祠维修重光等,让让开枝散叶的裔孙能再次团聚在一次,跨越时空限制,聚首叙谈,展示家族的团结与社区的融合。这种情形在台湾客家人身上也是如此体现着,“台湾客庄家姓创立公号、建造祠堂(或保存开基堂屋)、组祖尝会及建造祖塔,皆以开台始祖(一世)及开基地为认同与号召,也是各地方家姓彰显开台祖功德,自我身份的识别标志。这种以开台祖之名创立的公号,与开基地的紧密结合,以及家姓的深厚认同,促使家族之间产生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促进地方大社区与小社区文化(曲艺、庙会、文教、建筑等)发展”②、台湾客家庄注重宗族创立堂号、建造祠堂或保护祖屋、纪念开台始祖、建立祭祀公业组织、重修祖墓或建造祖塔等等,这都是客家宗族组织身份认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其实也是历史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在家族认同的基础上促进了社区力量的竞合关系的产生,从从而推进地方稳定与文化艺术的发展。

赖氏祖祠重光庆典仪式最终体现的目标,或者说通过庆典而达到的目的,其实质最终可以归结为“敬祖宗”“求发展”,正如大竖镇赖氏宗亲会为当塘赖氏杨潘祖祠重光所写的贺信中所祝愿的:“祖祠重光,八八宝满堂!祖德流芳,世世代吉祥!子绍先猷,百百世其昌!”说得更详细一点,就就是“祝房房宗亲出彩纳吉:一纳千年富贵!二纳丁财两旺!三纳三元及第!四纳四海名扬!五纳五谷丰登!六纳企业兴旺!七纳七星高照!八纳八方官商!九纳地久天长!十纳平安兴发大吉昌!”这份祝信中包含的“发彩词”既是按传统的方式来喝彩,注重“国家在场”,突显地方性知识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粘附着文化“大传统”的体现;同时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在喝彩内容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如“八纳八方官商”,这是对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价值观的融入,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是感恩、崇孝、报德观念的体现与实践。赖氏举办祖祠重光活动,仪仪式中有取堂号、立祖牌、建思敬亭等事项,可以说这是赖氏后裔再一次进行祖德叙事,以孝道的方式让后嗣代代铭记先祖的开拓之恩,缅怀宗功,思敬报德。“因为客家人孝心重,不忘祖,所以客家龙南人凡是建房必建厅,而且要先建厅后建室。因为先建厅,可以安放祖宗灵位,依礼追祭。”③在厅堂或祖祠中举办庆典或祭祖仪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心灵潜移默化,体验认同宗族文化,传承艰苦创业,开拓上进精神,弘扬祖宗美德,不断实现美好梦想。龙南大竖镇赖氏公祠全体宗亲给当塘赖氏祖祠重光大典呈送的贺信中,开头就以诗句的方式写道:“和谐盛世国运隆,胤嗣孝道敬祖宗;当塘毓秀放异彩,盘龙高昂显威风。”它对典礼举办的背景与目的的认知上,把大典仪式放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中,既有时代话语内涵的“大传统”,也有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客家民俗“小传统”。宗族间祭祀民俗活动赠送的贺信中,可以让我们看到,重光庆典作为地方性的文化展演活动,自觉地融入到“国家意识”中,这也是民间文化活动服从或自觉接受传统文化规制的鲜活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使一定时期被视为封建迷信或有害集会的宗族祭祀,在当代为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领导干部身份参与到宗族事务中),这这类民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也谋求使之合法化,“以前是完全否定的,现在是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正当化、合法化,国家在里面做了妥协,宗族也在里面做了妥协。于是,成就一种互有条件的理所当然,这就完成了从传统社会理日常生活的理所当然到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的理所当然的转化。”①该贺信中还认为:“隆重举行当塘赖氏公祠重光大典,堪称我族百年少有的宗族盛典!是闽粤赣川客家区可贵的孝道典范。可喜可贺,可可歌可颂!”将家族的“祖祠重光”祭典活动上升为具有普适价值的孝道行为,从而使之既“合法”,又又“合适”,这这也是民间文化活动特别是受一定限制或受主流意识形态打压的宗族文化活动的“生存之道”,它既不倚重“剑走偏锋”的冒险策略,以此承担“政治风险”,也不刻意获得或者邀约地方权力的介入,以致失去某些宗族文化叙事的自主权,如担忧地方权力对仪式中表达宗族文化的某些环节的干预,又如对祭祀仪式中开光、天桥设置等 附有宗教色彩、心灵敬畏程序的制约,其实这些仪式也是净化灵魂的民间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

孝道作为当代家庭(家族)和社会所崇尚的价值规范,藉此而使庆典活动摒弃了家族活动中的一些负面评价,如传统价值判断上所认为的宗派活动、迷信活动等,从而使庆典获得民间活动合法化外衣。在孝道的价值倡导下,公职人员(甚至一定级别的官员)也就有参与的理由,并使得庆典活动的主题得到提升,传递了一定的正能量。全体参与者通过一系列的仪程,找到施行“孝道”的道德理念与实践体验途径,尽管践行孝道的方式很多,而重光庆典活动的举办只是通过作为家族行为的祭祀仪式体现出来的。

三是以民间文化活动的形式追求家国相生相谐的目标。一个家族的活动有时不仅局限于家族,而是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并紧密结合当代社会背景,作为有效叙事的手段与目标。赖氏祖祠重光活动也是如此,在仪式过程中,在在唱赞、发彩词中,甚至事后制作的纪念册上,都都融入了这种超越“家族”“小家”,上升到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理念、目标或期望,记记录着“为族大丁兴、家富国强而奋发前进”等话语,处处显示着“国家”的在场;或或者借助于“国家”的在场,以文化的大传统背景,在在主流价值观下来构建并彰显“地方性知识”,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宗族祭祖和宗祠重光活动,并将家族壮大、人丁兴旺、家庭富裕与国家强大相举并论,成为追求的目标。这既是民间文化生存的策略,也可以看成是客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迁,将将时代话语注入到家族活动中,并融入到客家民俗文化的当代展演中。

(二)民间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

赖氏祖祠重光仪式的成功举办,背后有它的动力机制作为支撑,通过访谈和观察,利利用其书面材料的阐释,并结合仪式活动的考察,民间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捐助机制。通过活动倡议公告可以得知,举办这样大型的活动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的,倡议书中也明确了按丁捐纳为最基本的筹款方式,每丁200元,这是基数,但实际情形来看,大多数是交200元,也有不足100元的;另一种筹款方式是奖励性的,多缴交者可以依次享受一定的礼遇,如使分支祖宗(“支房公头”)名册以捐享牌方式进入祖堂、祖祠上挂个人匾额、竖乐捐碑、红纸公榜告示等不同“待遇”,从从动态上看缴交多少也决定了能否受邀参加祭祖、能否获得纪念册等实际的物质利益或精神收益。从实际效果来看,缴缴交千元、万元者不在少数,这可以说是个人经上有余钱,可以承受得起,乐捐的激励措施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两个案例可知,在家族公共事务中,经济力量起着较为核心的作用,经济刺激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二是家族事务主导者及文化话语权机制。表演理论“强调每一个表演都是独特的,它的独特性来源于特定语境下的交际资源、个人能力和参与者的目的等之间的互动。”①传统农业社会里,家族话语权通常掌握在“族长”手中,以血缘纽带为主,辈分高、年龄大、德高望重者多推举为族长;发展变化至今,家族话语权已多元化,有的地方成立了家族事务管理的理事会,有的则以乡贤、退休干部、教师、企业家等身份参与管理,在家族事务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完全靠辈分与年龄。从赖氏祖祠重光中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组织结构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参见下表),知书识礼者、德高望重者、乐捐诚敬者已经被认为是家族重大事务的决策者与参与者,他们掌握着礼仪的制定与实施(如主编过多部赖氏族谱的退休中学校长赖观扬),对家族中公共事务的协商与决定(如杨村赖氏理事会会长等人),家族中个人的婚丧嫁娶等大事的咨询权、参与权、主导权,家族中遇到突出重大事件首先也是找他们商议,所以在家族事务管理中被认为是不可或缺者。这一点从下表即可体现出来。

重修太平赖氏始址祖祠理事会成员名录表

职务

赖氏组成人员 (含所属房分及所在村组 )

名誉顾问

泓胜 (富房 、玉坑 )、吉祥 (富房 、杨太 )、李水 (富房 、杨太 )、路聪 (宽房 、老虎坝 )、志群 (端房 、车田)

文史顾问

观扬 (富房 、杨太 、中国国学协会会员)

总理事

观荣 (端房 、塘尾)

副总理事

永炎 (富房 、月光坳下 )、宁祥 (宽房 、乌 石 )、炎 愈 (富 房 、白 屋 子 )、胜 房 (富 房 、县 城 )、吉 庆 (真 公 房 、叶坊堪下)

理事

观荣 、海兆 、石兆 、兆先 (以上陂坑 )、师林 (黄 坑 )、庆 丰 (夹 湖 )、庆 远 (横 岗 )、允 茂 (马 头 寨 )、礼 春 (杨村 )、发桥 (老李坑 )、桥淦 (杨 岭 )、愈 金 (员 布 )、房 苟 (新 居 围 )、祯 云 (杨 太 )、房 石 (杨 太 )、水 石 、日华 、国添 、国权 、敏华 (以上坳下 )、路根 (上坊 )、观柱 (梅九 )、道明 (马屋 )、愈鸿 (老虎 坝 )、门 升 (窝仔 )、胜愈 (赣州 )、志群 (车田 )、永灿 (渊 房 ,大 竖 镇 )、海淦 (塘 尾 ,住 赣 州 )、兆 津 (广 西 )、愈 有 (广西 )、永钢 (广西)

名誉理事

允福大 (杨太 )、炳愈 (太平 )、汉明 (塘尾 ,住县 城 )、露 莲宗 姑 (广 东连 平 )、秋 珍 宗 姑 (澳 门 )、庆 凤 宗姑 (叶坊堪下 ,住县城 )、泓智 (玉坑 )

财务

观荣 、永炎 、宁祥

赖氏祖祠重光祭典当日,赖氏家族中的主要头面人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表演者承担着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的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②,使得他们出来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任务一方面展示了他们在家族事务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各尽所能,承担着文化交流的责任,如赖氏理事会总理赖观荣在仪式前致词,赖礼春作为礼生主持仪式,真公房代表赖余平和清公房代表赖桥淦为怀海堂揭牌,赖树基师傅作唱赞,赖观扬创作并唱颂祭文,赖海兆致发彩词。祭典程序中的这些执事者,严格说来就是赖氏家族掌握话语权的代表人物。正因为家族中需要有“话事的人”(客家方言,指掌握着一定话语权的人),所以一旦进入这个“圈子”(比如成为家族理事会理事或祭祖等单项重大事件的“首事”或“缘首”),也就意味着在家族中具有威信,能够得到尊重,这样的带有文化秩序机制的确立也就促使家族中不断有热心家族事务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受到邀请或被推举出来,使家族重大事务能顺利地操持并运作。台湾客家义民祭祀也是如此,农历七月二十日那天,“一年一度的义民节普渡就在拜天公的仪式中揭开序幕,这这时候,也是值年炉主交接的时刻,新新的炉主便需负担起后一年所有的祭祀与活动”①。炉主就是被推选出来的,负负责当年轮值祭祀的全权责任人,既既是荣誉,也也是社区民众祭祀使命的承担者。太平赖氏祖祠重光是如此,当塘庆典活动也是如此,当塘庆典甚至于借助了杨村赖氏宗亲的力量,并并得到同村睦邻的支持,这这种文化话语权机制也突显了家族精英或地方文化精英的作用。

事实上,家家族中的这些人物在家族事务中“表演”的机会,正正如广东揭西客家社庙重光庆典中的“抢头香”一样,““祖宗牌升龛完毕意味着先祖正式归位,众众裔孙争先恐后地点香争拜先祖。事实上一般只有宗族内辈分高、德高望重、且具有一定政治地位、一定语权的老大才有资格点头香(第一个上香拜祖)”②。不过,现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转型和文化多元化,“当前许多地方,祭祖活动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变迁———从崇拜到纪念,即祭祖变得愈来愈个人化,人们对于整体家族的崇拜和认同感减少,祭祭祖逐步成为了个人对于两三代近祖的情感性表达。这种变迁的背后是崇拜性祭祖的传统文化保障机制发生了变化,宗族在物质、组织、价值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尤其当家族绵延这个传统的本体性价值瓦解时,人们的行为逻辑必定以个人为指向。”③作为宗族中的普通一员,家族活动参与的程度也在发生变化,在固有的祖宗崇拜的心理上需求祖宗的护佑,现实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动参与,这这也使得家族话语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与衰减。

三是家族利益与族谊网络的整合机制。这分两种情况,首先从家族内部来说,客家人素有崇祖意识,祖先崇拜之风很浓厚,对祖祠、祖墓、族谱等家族公共文化符号很重视,每年或一定时期都要举办一定的仪式,藉此来增强家族文化认同;同时,家族需要互助合作,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沟通,特别是祖居地与外迁家族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祭祖等活动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可以使家族情谊得到深化,家族人际网络得到强化;其次,从从家族外部因素来说,客家人大多聚族而居,为了家族的共同利益,需要在一定的社区或村落中应树立起家族的威望,在经济、文化、德望、气势等多方面使得在村落中共处的其他姓氏之间能占有一定的优势,社区中的各个家族必然会以某种途径或方式来加强内部的团结,以此展示家族的“风采”,这这种社区内家族竞争博弈的态势造就了家族利益与族谊网络的整合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客家民俗文化得于传承的心理机制之一。这种心理机制也就是对社会资本的追逐,“创立宗祠、编修族谱、风水传说、建立祭祀公业和社会人际网络,皆可视为宗族生存资本的社会资本”④。有了社会资本,也也就有了对家族事务的有效控制。但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参与者所能分享的“权益”还是有区别的,“祭祖的组织者等关键人物属于该群体中社会地位、威望较高的人,相应的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多,从而社会网络变化、提供帮助的程度高于普通参与人,获获得支持的程度低于普通参与人。宗族祭祖作为维系人们感情的活动,可可以为人们带来工具性回报和情感性回报,从而维持与扩张社会资本。”⑤从宗族理事会成员、礼生、巨额资金的乐捐者等关键人物在宗族事务或庆典仪式的“地位”与“荣耀”是远高于宗族其他成员的,这些因素成为这部分人乐于操持宗族事务的动力,同时又因宗族利益的差序格局促使大多数的宗族成员并不是很积极地参与有关事务,或者参与的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此在家族活动或社区文化活动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纪念册目录

1、前言

2、彩照

3、客家赖氏源流播迁示意图

4、桃川赖氏派行 (1)

5、桃川赖氏泰重公分徙总图 (2)

6、太平赖氏源流世系总图 (3)

7、祖牌文稿 (4)

8、祠堂命名 (5)

9、楹联 (6)

①庆典用联

②敬思亭联

10、倡议书 (7)

11、庆典议程 (8)

12、祭文 (11)

13、发彩词 (12)

14、敬思碑 (13)

15、收支账目 (19)

16、诗词选录 (20)

17、各房居址 (22)

-責任編輯:鈺龍 文章頁數:第[1]页 
 💠 新聞評論
😶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 本頁手機二維碼▼

壹手機/平板掃描打開即可
閱讀本文。二在微信中:發現→掃壹
掃,打開,點擊右上角的 ... 可將
本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本級分類列表
渊源迁徙
郡望堂号
宗祠宗親
賴氏族谱
賴氏字辈
历史名人
賴姓取名
賴姓影視
賴姓文化
企业品牌
青田賴姓
当代人杰
🔍 站內文章搜索





🔝 本類閱讀排行
» 賴字書法字體
» 三明市清流县赖坊
» 賴:漢語大詞典
» 含有賴字的古詩詞
» 赖氏照片集
» 賴字字形含義的演變
» 賴江質教詩學佛兩相歡 彌勒山...
» 闽粤台赖氏寻根情节初探
» 賴字在古籍文獻中的含義
» 賴國,賴姓由來,這個部族錢多...
💰 贊賞賴氏網

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